李顺祥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文化的经典之作,从古到今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而《易经》则被誉为群经之首。《周易》卦辞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取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足见传统的周易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周易有“象、数、理、占 ”四大功能。“象”,是事物之形,直观的实物形状和自然现象,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由表及里而抽象出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去描述和研究,八卦之数、河洛理数都是研究事物规律的推演模式。“理”,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哲理。“占”,就是占筮,是周易预测功能,通过某种预测模式可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走向和结果。总之,周易就是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一门学问。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汉至宋、明,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众多著名易学家,对周易的“理、象、数、占”之规律都做过系统的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到底有多大价值,需要通过应用去体现。易学预测就是一门实证应用的学科,是以易学理论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的一门实证预测科学。易学预测具有省时省力、便捷准确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预测方法难以企及的。
易学预测上测天文、下测地理、中测人事,无所不能。精于此术者,胸藏玄机,时时事事皆能知己知彼,胜券在握。古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实非虚言。周易八卦,乃我国预测科学之精华,千古诸贤智慧之结晶,被有识之士誉为宇宙代数学。其预测天文、地理、人事的神奇功能,现代科技也望尘莫及。耳熟能详的周文王、孔子、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无一不是精通预测的一代高人。他们研易用易,从中汲取智慧,运筹帷幄,开创了伟大的事业。易学预测的神奇功能有力地证明了自身的道理,吸引着千万学者,以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迅速在海内外掀起了空前的易学热潮。我相信,易学将渗透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易学应用虽然有许多分支系统,各具功能,各有特色,但都遵循阴阳五行之理,目的都是趋吉避凶,可谓同理同宗。“四柱预测学、八卦预测学、传统地理学、中国姓名学”是现代易学应用的四大热门板块。将八卦融入四柱预测,可使四柱预测更加出神入化,而将环境地理学和姓名学应用于四柱预测,则为改良人的命运提供了更有实效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环境地理布局必须结合居住者或使用者本身的五行气场和需求,这样布局出来的环境地理才是“人居环境地理”,将四柱预测学与传统地理学技术综合运用,可以解决环境地理“为谁而做”“以人为本”“人居环境地理”等传统地理学未能解决的基本原则问题,将八卦预测与传统地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预测出肉眼看不到,罗盘测不出的隐蔽信息,从而做出效果更佳的环境地理布局与调理。现代姓名学的真正精髓是将四柱预测学与五格剖象法相融合后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学问,因此将四柱预测学与姓名学综合应用,才能使现代姓名学彻底走出原来的学术误区,成为一门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学问。
总之,四柱预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良命运,环境地理调整与布局、姓名的配置是改良命运的两个重要调控方法,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后者为前者达到目的。八卦预测学与传统地理学和姓名学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只有真正掌握和应用这四门易学应用的大宗之法,才能解决现代易学应用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新的课题,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为民众谋求福祉。
纵观古今,易学预测典籍浩如烟海,虽各有见地,但大多杂而不精,或偏执疏失,有误人子弟之处;或只专注于某一领域,很难见到将诸法融会贯通在一起的著作。毋庸讳言,易学预测领域尚有许多新的学术项目急需开发研究,古人的理论亦需进一步完善,错误之处尚待纠正。纵观目前易学队伍,学习热情甚高,求索精神极强,但大多因既无适宜自学的教科书,又无明师指导,所以即使久学却大多是会而不精,欲进不易,欲弃不舍。我在三十多年的专业预测中经常碰到这类彷徨的同行。
万物皆有数。我刻骨铭心地记得我的授业恩师对我说过:“顺祥啊,你将来一定要著书立说,把本门学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为民服务啊!”从那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纸和笔,记录每一个案例和心得。很多面测的案例当时没记录的,到了晚上,不管多么晚也要整理记录。1996年我就开始收集整理自己的预测案例和研究成果,致力于四柱预测学和八卦预测学教材的编写。2004年6月、2012年5月,拙著《四柱玄机》《六爻玄机》先后出版发行;2007年12月,《四柱详解》《四柱集锦》和《六爻详解》三部学术专著出版发行。
在我编著的每一本书中所举的实例,都是从我的预测生涯中无数个亲自预测的案例里面精选出来的,都是经过事实反馈验证正确、并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例子。每一本书的编写和出版,都代表了我当时最高的、最真实的学术水平。自从我的第一本易学专著出版以来,众多的热心读者不断地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好的建议,正是得益于众多读者的鞭策和推动,才使得拙著都能够在前著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学无止境,很多读者和学员向我提出了诸如:掌握了四柱预测学和八卦预测学,但没有掌握传统地理学和姓名学,在为客户进行五行调整改良命运时不尽人意;在为客户进行环境地理选址、布局调理时没有四柱预测和八卦预测的辅助,心中就没有底气,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如何把四柱预测学、八卦预测学、环境地理学、姓名学进行综合运用等问题。纷纷要求将我在四柱、八卦、姓名学、环境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思维方法编写成系统的书籍公开出版。为了满足众多易学爱好者的强烈要求,我从2009年开始收集和整理四柱、八卦、姓名、传统地理方面的资料及研究心得,将这四门学科集结在一起,编写成《易学经世真诠》(四部)丛书。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于2012年完成了本丛书初稿。此后,书稿在许多好友中进行审阅和校对,并不断地增加我的最新学术成果。2014年11月,经全国易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编审组评议,一致决定将此套丛书选入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考评与应用研究丛书》,将作为中国专业人才库“易学文化传承师”培训教材和考评题库在全国认证推广。因此,书稿又按照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标准认证体系CITP考评教材的要求重新进行了两年多时间的修改。从开始编著此套丛书的那天起,我就专注于此书的编写、校对工作,推掉了很多业务,也暂停了函授、面授教学,以至于很多好友和易学爱好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我的新书什么时候出版,什么时候开始举办函授、面授,特别是近两年以来,每天都接到这样的询问电话。众多好友和爱好者的强烈期望和支持,让我受到极大鼓舞和鞭策。为力求内容完善,尽量做到对易学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我和参与书稿修订、校对的各位领导、前辈、好友、弟子和学员对书稿进行了无数次煞费苦心的修订和校对,其过程用“吹毛求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套《易学经世真诠 1.人生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2.时空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3.中国姓名学》《易学经世真诠 4.人居地理学》易学应用研究丛书,虽然一再拖延,直到今天终于有缘与读者见面,虽然其中缘由皆为定数,但愿能不负众望。
此次编著的《易学经世真诠 1.人生信息学》(上下册)是在《四柱玄机》《四柱详解》《四柱集锦》《中国四柱预测学讲义》四部前著基础上修正并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编写而成;《易学经世真诠 2.时空信息学》(上下册)是在《六爻玄机》《六爻详解》《中国八卦预测学讲义》三部前著的基础上修正并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编写而成;《易学经世真诠 3.中国姓名学》《易学经世真诠 4.人居地理学》是从未出版的新作,中国姓名学和传统地理学也是与四柱预测学和八卦预测学融会贯通、互为应用的。整套丛书是按照中国专业人才库“易学文化传承师”培训教材和考评题库的范式编写的。因此,此套丛书既要尽量做到从全面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起,又要尽量囊括我本人目前易学应用的最新最高水平。没有基础何成大厦,正是丛书在原著基础上集结出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整套丛书的各分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阴阳五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等内容相同的章节,也存在互为引用的个别相同实例。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四柱预测学、八卦预测学、中国姓名学和传统地理学能够形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完整的体系,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二是让当今易学应用的四大分支系统,既能分开运用又能独领风骚,综合运用则更能如虎添翼!
我一贯坚持学术一定要走正道,要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指导,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不要去走旁门左道。凡是不符合此理论和法则的预测都不是易学预测。学术研究要戒除浮躁,不要企图一步登天,要脚踏实地,从基础理论学起,从根本法则学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入易学的殿堂。此次出版的这套丛书积累了我三十多年的心血,在三百多万字中没有哪一章节提过所谓的“绝招”。易学应用的正确思维和方法是基本理论、基本法则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我们的每一条预测结论都是根据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则推断出来的,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绝招”可说。如果一定要说“绝招”的话,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先哲总结出来的每一条基本理论、基本法则都是“绝招”。正如武学上的“绝招”一样,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深厚了,举手投足都是“绝招”,没有深厚功力支撑的所谓“绝招”,招招都是“虚招”,易学的研究和应用也不外此理。能把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则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就是易学研究和运用的“最高招”!本丛书不求字字珠玑、辞藻华丽,只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要力求涵盖全面系统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法则和应用技法,又要纲提领挈地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真要。因此,此书历经近十年的增补修订,正应古人云“书越写越厚”。同时,又要归纳总结到诸如四柱预测中以全命局的“扶、抑,战、和”论吉凶;六爻预测中以用神的“向、背”论成败;现代姓名学的真正精髓是命理学与五格剖象法的融合运用;环境地理学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全新高点就是“人居环境地理”和“人体太极点”等应用要领,做到如古人所训“书越读越薄”。旨在能对广大易学爱好者在易学研究和应用的思路上得到有益的启发,诚愿读者的易学水平由此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清人江永曾说:“凡著述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编写易学书籍尤其如此。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本人才疏学浅,拙著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诚望广大读者指正并告之,以便再版时更正,必将不胜感激!
在本书出版之际,十分感谢在我出版、编写、整理、校对、编辑这套丛书的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朋友、易友、弟子及学员们,为免挂一漏万,在此就不将名字一一列出,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2017年4月于重庆市中华易学研究院
|